“快说啊!!”
朱元璋见下跪的将官久久没有说话,整个人都焦躁起来,不免呵斥说道。
“诶!”
朱成则是一脸笑呵呵,拿起一杯茶水,绕过沙盘走上前去,递给那名气喘吁吁地将官。
“别着急,喘口气,慢慢说。”
他并不着急。
稳固阵线的预备队都没用上,仅靠突击队和辅助队将瓦剌兵阻拦下来。
接下来只看,火力营能收获怎样的战果咯。
现在的问题。
不过是大胜还是小胜而已,朱成又怎么会担忧?
“是——”
将官接过茶杯,一口气将茶水全部灌进肚子里,仿佛在沙漠中暴晒几日的旅人。
没办法。
这一路奔跑而来,消耗的体力的确不少,前线劲爆的消息,让这名将官不敢丝毫停留。
在府外接收到消息之后,立刻就往里跑。
“禀告康王殿下,火力营十二次齐射,击毙瓦剌兵大约3300人,目前骑兵正在追击。”
“更详细的数据,还需要等战场打扫完毕。”
将官一口气说道。
“一般啊。”
朱成摸着下巴,喃喃自语的说道。
才击毙3300人。
在朱成看来,实在是不算多,在他的心目中,火力营的突然袭击,最起码杀伤近万才对。
差的未免有些太多。
如果不是听到完整的报告,朱成还以为,前线的兵士没有执行战役计划呢。
“不牵扯,直接用火枪射,估计也不会比这个数字低吧,但我可是布局谋划,让突击队和辅助队牵扯住瓦剌兵,在对方想象不到的时候用火力营进行歼灭。”
“结果还是这么差?”
朱成喃喃自语,不过他并未压低声音,在场的几人也都能听见他的不满。
“康王殿下,您还不满意啊??”
还不等朱成寻找问题的所在,李东升便是以一种奇怪的腔调打断说道。
“歼灭瓦剌3300人,这是辽东多少年也未有过的重大胜利,您还嫌少啊!!”
李东升顿足捶胸。
“……”
朱元璋本身和朱成一样,对于3300这个数字并不算太敏感。
毕竟朱元璋可是见过大世面的人,他统兵打仗的时候,一次战役几万人死伤都是稀松平常之事。
不过老朱倒没有像朱成一样不满。
然而经过李东升一番感慨,朱元璋微微闭起眼睛,开始回忆起关于瓦剌的战报。
嗯……
好像从辽东的历史战报中,还真未出现3300这样大的数字。
更准确来说,三位数都少。
一般辽东歼灭100以上的瓦剌兵,就会上奏邀功,顺便还将零碎的几十、十几、甚至几名击杀都算的清清楚楚。
相比较而言。
这次歼灭3300瓦剌兵还真是个大数字。
“哎呀!”
见到朱成和朱元璋对3300歼敌的成果还是懵懵懂懂,李东升不由得解释道。
“我的康王殿下,要知道瓦剌兵一共也才只有5-6万,一次3300的歼敌,绝对让对方伤筋动骨,而且瓦剌兵向来以狡猾闻名。”
“机动性极强。”
“一旦发现不对劲,就会倾巢撤退,不给咱们大明军任何机会。”
“100多歼敌,就是大胜仗!!”
“更别提3300的歼敌。”
“经此一役,瓦剌人最少数年不敢进犯的大明疆土!!”
“上奏圣上,绝对是大功一件。”
李东升越说越激动。
“……”
朱成也是逐渐反应过来,对哦,瓦剌兵不可和其余兵士相比较。
动辄几万战损的战争,那是发生在败者步兵居多的前提下,在于兵败之后的踩踏。
还有逃跑。
一次战役,战死个大几千人,然后开始溃败,溃败过程中踩死几万。
然后逃走几万。
这才有一次战役几万乃至十几万损失的结果。
瓦剌兵则不同。
纯骑兵的瓦剌人,逃跑时基本不会发生踩踏事件,马儿虽然欠缺智慧。
但善于奔跑。
不可能被同类绊倒,就算是复杂的地形也能轻车熟路的一跃而过。
而且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部族意识明显。
逃兵?
逃哪去啊,脱离自己的部族,只有思路一条,在没有踩踏、逃兵可能下。
高机动性的瓦剌兵很难出现大规模损伤。
几百人损失。
那都算得上大战役了,更何况现在,足足3300人击毙,李东升甚至觉得朱成在炫耀!
得了便宜还卖乖!
“切勿追击太深,命令骑兵不要贪图战果,穷寇莫追,尽可能把握住瓦剌人动向即可。”
朱成微微思索道。
继续追下去。
可能会遭遇不测,毕竟瓦剌兵重整队伍的时间非常快,跑着跑着。
说不定就重整完毕了呢?
没有踩踏、逃兵。
马替人慌了,在草原上跑动,骑兵本身也就变得相对安全,更能调整心神。
人快速的重整军列,再来调整战马的状态。
这就是骑兵的优秀啊。
实际上直到一战结束,骑兵也是最主要的战斗力,没有之一。
“是!!”
将官立刻领命。
——战机不可延误,一般来说,传令官接到一个命令,就得立刻去传递。
还有其余命令。
再由另外的传令官传达,而并不是一个传令官,等着主将将所有事情交代完毕。
“恭喜康王殿下!!”
李东升给朱成道喜。
如此战绩。
让李东升彻底钦佩,朱成的到来,不光是解决辽东的雪灾,更是给瓦剌人迎头一击,短时间内,瓦剌人都将不敢进犯大明疆土。
他这封疆大吏,也更好干了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