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到于老叫停修书,身处屏风后面的朱元璋也是一阵沉默。
“……”
这书。
远比任何人想象中的都要更加深邃,意义更加深远,如果任由其修完。
给寒门学子阅读。
那后果……
“哈哈哈……”
听到于老所言,朱成完全没有在意,飒然一笑,轻松无比。
“于老翰林,您怕是弄错一件事情了。”
“什么?”
“剥削者,并不会因为这本书的修订而增加或者减少;反倒那些被剥削者,从读过《资本论》之后,明白自己正在遭受剥削。”
朱成淡淡的说道。
“古往今来,王朝覆灭,哪个朝代不是地主阶级将土地集中在自己手中。”
“雇佣佣户,让佣户为其劳作,却只支付一点点报酬,请问于老翰林。”
“那些导致王朝破灭的地主,是看过我写的《资本论》吗??”
“……”
于老沉默。
自然不可能。
饱读诗书的于老知道,朱成撰写的《资本论》是第一个从理论层面讨论劳动与剥削关系的着作。
史前未有。
“纵观大明,各种商贾、生意,难道不都是雇佣小伙计,让小伙计帮忙?”
“请问那些雇佣小伙计的生意人,有没有将小伙计的价值,完全结算?”
“……”
于老翰林又是一阵沉默。
答案很简单。
——自然是没有。
“可见,这一理念根植人心,完全不需要书籍启蒙,反而一些善良的人不懂得这些道理,会受到欺压而习以为常。”
朱成侃侃而谈。
“有没有一种可能,尽量减少类似的现象。”
一位翰林说道。
“不可能。”
朱成毫不犹豫的回答。
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并非所有人都擅长经商、运营。”
“众人拾柴火焰高。”
“如果为减少剩余价值被盘剥的情况,从而减少人与人之间的合作。”
“无异于因噎废食。”
“……”
翰林们一个个的沉默。
是啊。
如果想要从本质上让盘剥剩余价值的情况消失,那么唯一的办法。
就是人与人之间,不再建立雇佣关系。
这真的可以吗?
“诸位,何必要视资本如妖魔?”
朱成展颜一笑。
“资本的存在,提供许多工作岗位,而且还有一定的待遇。”
“对于小富即安的人而言,找一个稳定工作,未必是坏事。”
“而且资本的存在,会让社会产能大幅度提高,之前各位应该理解——分工能提高效率吧?”
“资本,也是对人和人进行分工。”
“既然无法规避,为何不看看它有价值的地方?”
朱成说完。
翰林们的脸色也没有见得多少好转,这完全是将一切寄托在资本家的良心上嘛。
完全无法接受。
“诸位,那换句话来说,如果这世界上必须要有资本家,那么,他们为什么不能是诸位呢?”
朱成见到翰林们依旧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,微微一顿,随后声音充满蛊惑意味的说道。
——这世界,必须要有一个巫妖……
咳咳。
走错片场了。
“……”
然而在听到朱成这句话后,翰林们的表情一个个拨云见雾。
豁然开朗。
对呀。
既然一定要寄托于人心。
那么饱读圣贤书的他们,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!!
这正是朱成的初衷,这世界上简直没有比大明清流更适合成为资本家的人。
固执、迂腐、视金钱如粪土。
一心想要报效朝廷。
有所建树。
而且还有本事。
读书厉害的人,一般来说,能力都不会差,如果让这些人给自己打工。
嗯……
浙东玻璃厂、汉中沥青造路厂,还有等等几个重要公司由这些翰林维系运转。
朱成也安心。
—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格,而朱成现在,给了翰林们一个最适合他们的价格。
“我想辞官。”
在众人沉默许久的时候,孙翰林第一个开口说道。
他的双眼充满刚毅和睿智。
——并非一时间的莽撞。
“大丈夫生于天地间,应为国效力,而现在,我看到一条比仕途更能为大明排忧解难的道路!!”
“我也是!”
“我等也是!!”
“……”
一位位翰林开口说道,眼中的神采令朱成都为之感慨。
清流们。
从某种角度上来说,真的在为大明呕心沥血、肝脑涂地,只不过用其原本的方式。
只能成为开拓进取皇帝的绊脚石。
另一个地方。
更适合他们发光发热。
“诸位,这样真的可以吗,我等寒窗苦读十年,才换的如今翰林位置,在仕途上为朝廷效力,如果辞官不做,一切可就都没有了,三思,三思而行啊!!”
一位年纪较大的翰林开口说道。
“我等不悔。”
孙翰林刚毅的说道。
“为国效力,何惧身份,贩夫走卒,只要能为国分忧、为君分忧,有何惧哉?”
“随身死,吾等亦往,何惧区区辞官?”
“……”
那些决定离开的翰林,一个个笃定的回答,翰林们迂腐但不傻。
所做的决定。
必然经过深思熟虑。
朱成环顾四周。
仔细一看。
竟然足足有半数翰林决定离开,实在有些令朱成出乎意料。
在他判断下。
最多有几名翰林能够下定决心,其余翰林接受金钱的观念。
就已经非常不容易。
看来《资本论》里的观念,对于这些翰林而言,冲击性太强了一些。
“于老,您呢?”
不少翰林问道。
于老不光是所有翰林的上司,更是不少翰林的老师,询问于老的翰林,也是在追求于老的意见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